当前位置: 首页公司

福建漳州芗城区石亭镇塘边村

  • 福建漳州芗城区石亭镇塘边村
  塘边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南面,距镇区1.5公里。东靠乌石村,南接高坑村,西临后坑村,北毗埔美村。总面积887亩,其中耕地面积500亩,山地面积387亩,森林覆盖率达60%。总人口1211人,347户,现为黄氏单一所居。该村主要以加工业、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达3700元。村主要交通基本实现水泥硬化。塘边村被评为芗城区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名胜古迹:(塘边宝莲寺)、(黄氏宗祠)、(塘边庵)等。
  当代人物:黄金星:漳州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
  黄和生:原永安矿务局局长;
  黄天和:原龙海市-局长;
  黄河南:原海口市武警之队团建科团长。
  《石亭塘边宝莲寺》
  
  宝莲寺,位于石亭镇塘边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其时,由于封建官吏压迫和地方土豪劣绅的挑动,石亭一带十几个较大的村庄因宗派积怨或民事纠纷而发生了多起打群架,甚至引发了村落械斗。为防止与缓解这些危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生产的突发事件,蔡前村财主曾都,倡议各村善信损资共力在塘边村兴建寺庙,祀三宝佛、观世音、游府千岁等神祗,供北斗、石亭以及浦林一带的村民奉佛从善,祈求安康。从此,凡周边村落之间发生争执时,寺庙主持人就利用人们敬畏神灵的心理,以佛教论说加以开导和调解,获得良好效果。为此,寺庙建成后颇得群众拥戴,命名为“睦邻庙”。
  明末、清初,因多次战乱,该庙屡遭破坏,又经多次重修并扩建,清乾隆时易名“瑞云堂”、“瑞云庙”。后又经众多油车(榨花生油)业主损资修建,俗称该庙为“油车大庵”或“塘边大庵”。
  民国期间,-政府加重对农村的苛捐杂税和抓丁征粮,引起了广大农民的愤恨。民国19年(1930年5月29日),北乡(北斗、石亭一带)农民首先起来-,在漳州地下党领导下,利用塘边村周围丘陵起伏,道路崎岖曲折,果树覆盖隐蔽,在塘边大庵设立革命联络点。当时担任漳州南乡、北乡赤卫队负责人王占春、冯翼飞、高渭南、郑华等曾多次到庵里开展革命活动,塘边村革命志士也积极参加。
  解放后,塘边大庵因年久失修,逐渐破落。在“0”中,被列为“四旧”,殿堂雕塑和文物遭受破坏,周围场地被僻为耕地。1981年贯彻宗教政策后,庵庙重开并恢复香火。1993年由黄福莲、李亚全、王里祥等善信倡议,由石亭、北斗、天宝、浦林等60多个村社的信徒自愿捐资、献力,收回被侵占的庙地,仍按传说的“落水莲花,玉带环腰,左龙右虎,后靠卧麒麟穴”的旧址,仍按坐西北向东南进行扩建,改庵名为宝莲寺。寺庙扩建后占地总面积七亩许,建筑面积4360平方米,琉璃瓦悬山顶,屋脊瓷雕双龙戏珠,仿古制作,精美华丽。寺前辟有宽广的混凝土庙埕,埕中以人工开凿一个放生池,可蓄水,中立一座2米高的石莲花,四周伴以十二生肖石雕塑像;庙埕左右各建一座凉亭,供观光游客歇息。庙埕开阔平坦,环视四周,绿野山丘,四季如春。庵内分前、中、后三殿,前另加一座拜亭,宫殿款式,三开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左侧另建一座厢房,作偏殿。
  前殿面宽三间,祀弥勒佛,袒腹鞠笑,喜迎香客。旁祀土地公和娘妈。
  中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祀观音菩萨。
  后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祀三宝佛于佛龛内,附祀地。
  左厢偏殿祀游府千岁,后面悬挂寺僧净土和尚遗像。
  宝莲寺历史悠久,是石亭、北斗、天宝一带的主要寺庙之一,特别是在历史进程中,该庙曾为周边村落的安定、团结作出贡献,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功勋,因此,在村民中享有较高声誉,香火兴盛。同时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参拜。可惜该寺屡经破坏,今只遗存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修寺庙捐资芳名石碑二方,乾隆甲辰岁薄月石柱楹联一对:“色相皆空时有瑞云闲去住;慈悲普照散来花雨偏——施”(石刻附录于后)。
  2002年3月经申报核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 友情提示
此页是福建漳州芗城区石亭镇塘边村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 联系方式
企业名称: 福建漳州芗城区石亭镇塘边村
商铺版本: 手机版
所在地: 福建/漳州市
企业类型: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服务商)
保证金: 已缴纳 0.00
  • 企业地图
  • 手机扫码
微信或支付宝扫一下,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