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单位

芜湖教师进修学校

  • 芜湖教师进修学校

民国十九年(1930年),无为县始办“义务教育师资养成所”一个班,1946年,又创办了“无为简易师范学校”四个班,1951年夏,无为县人民政府为适应大力发展乡村小学教育的需要,创办了“无为乡村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安徽省无为初级师范学校”,学生毕业后停办。

校园风光  1956年秋,“安徽省无为初级师范学校”重新创办,校址次选定在黉门夫子庙内。黉门,乃古代儒家学子聚学论著的场所,即古代学校。这一次的选址,不仅让古黉门重放异彩,也让无为的现代师范教育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959年更名为“安徽省无为师范学校”,对巢湖四县一区招生,1981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师范学校。

校名虽随着时代的要求多次变更,但古黉门的办学宗旨从来没有改变过。她承载了巢湖四县一区近半个世纪的教育重任,为江淮大地输送了10000多名基础教育人才,曾先后涌现了省劳模杨正方、特级体育教师吴忠廉、书画名家郑养法、杨尚模、丁学章等黉门精英。

2003年12月,完成了历史使命的无为师范学校谢幕,成功转轨为“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内设实验初中。从昔日“无为简易师范学校”的教职工20余人,到今天“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108人;从当初的简陋的教学条件,到如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全面建设,现代黉门人始终以“进取、修身、博学、兴校”为校训,凝心聚力,励精图治,为古黉门今日的辉煌做着不懈的努力。校名虽随着时代的要求多次变更,但古黉门的办学宗旨从来没有改变过。她承载了巢湖四县一区近半个世纪的教育重任,为江淮大地输送了10000多名基础教育人才,曾先后涌现了省劳模杨正方、特级体育教师吴忠廉、书画名家郑养法、杨尚模、丁学章等黉门精英。

2003年12月,完成了历史使命的无为师范学校谢幕,成功转轨为“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内设实验初中。从昔日“无为简易师范学校”的教职工20余人,到今天“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108人;从当初的简陋的教学条件,到如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全面建设,现代黉门人始终以“进取、修身、博学、兴校”为校训,凝心聚力,励精图治,为古黉门今日的辉煌做着不懈的努力。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是一个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66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高中16所,职业高中4所,初中5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330所,幼儿园(校中园)51个。拥有国家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1个,省级示范高中3所,市级示范高中9所、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个。在校生168047人,其中高中阶段25513人、初中60603人、小学67936人、在园幼儿13995人。在岗教职工10828人,其中中学5517人、小学4758人、幼儿553人。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004年建立“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7年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行全免费义务教育,并对贫困寄宿生予以生活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债务全部化解。200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1%。民办教育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以华星学校为代表的民办学校已成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同步发展。

办学条件日臻完善。从2000年起,先后实施两期危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1.07亿元,D级危房全部消除,B、C级危房及时得到维修加固。此后,建立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实施了初中校舍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进一步改造校舍,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投入资金3935万元,启动了县职教特教中心建设,无为一中、无为四中新建,无为二中、无为三中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结合学校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近五年共撤并学校239所,同时将34个中心校(学区)调减为24个,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改造了薄弱学校。2004年,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学校配备了不同模式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建立教师队伍补充机制,近五年,通过公开招考,补充新教师2414人,教师编制不足问题根本改观。新聘教师原则上全部安排至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显著优化,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35%、高中为96%。同时,下派示范学校、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带动农村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继续教育及教科研工作扎实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公开竞聘、公推公选、择优任用的用人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老师与学生教育民生成效显著。建立起全方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保证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开辟了“绿色通道”,认真解决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升学问题,使他们有学上、上好学。高度重视留守生教育管理工作,通过确立代管家长、开通亲情电话、家访、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等方式,对留守生进行心理、生活、学习辅导,关爱留守生。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整治教育乱收费,全力以赴做好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考试招生政策,切实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化新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校园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创新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高、中考成绩逐年攀升,在全市居于地位。办学成果

学校放眼未来,锁定教师远程教育,以“无为教师教育网”的远程教育平台为依托,创立了“校本+远程”的培训新模式。该模式的功能几乎覆盖了教师培训的所有业务。其中远程教育平台还为全县每所中小学校建立了一个网页,为全县每位学员创建一个空间,可以同时满足全县10000多名各级教师网上在线学习的需要。经过二轮培训的探索,远程培训的实践和三轮培训的推广运用,“校本+远程”的模式正日趋成熟,她已经为无为县教师再教育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

作为我校继续教育实验基地的实验初中已发展成为拥有18个班、在校生1200多人的中等规模学校,2003年参加中考以来,几乎年年囊括了全县所有中考综合评比和学科评比,持续不断地开展全县规模的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并上挂华师大,成为学历、非学历培训点,对全县的基础教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远山苍苍,濡须泱泱,穿越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沧桑,历经78年风雨的洗礼,无为教师进修学校正携手一日千里的无为教育,一同迈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学校以继续教育为主业,以各种形式办学为拓展空间,突出人文校园、数字校园、文明校园、学习校园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品牌学校。作为全县 9000 多名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不仅圆满完成了全县 4800 名小学教师集中培训、 1200 名干训的轮继续教育任务,又扎实有效地推进校本培训、集中培训、以考代训等三种形式的二轮继续教育,而且上挂芜湖教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努力探索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的新模式,加入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作为其无为县学习与资源中心,并经教育部远程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试点领导组批准,成为全国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首批试点单位。作为该校继续教育实验基地——实验初中已发展成为拥有 16 个班、在校生近 1000 人中等规模学校, 2003 年首届参加中考,取得了全县中考综合评比、在 7 科中考中 4 个单科全县的优异成绩; 2004 年第二届中考又取得了省市示范高中达线率全县的好成绩;在新课程改革中,实验初中率先实验,多次举行全县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的观摩教学,对全县的基础教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经过多年努力,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要求,该校已成为全县教师培训、管理、教研、信息资源服务等多功能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科研成果斐然,近年来有 2 项省级课题研究,并参与了省干训、继教等教材的编写,公开发表的论文( CN 级) 60 篇,90 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教研成果中获奖。

  • 友情提示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 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 芜湖教师进修学校
网页版本: 手机版
单位地址: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教师进修学校
所在地: 安徽/芜湖市
单位类型: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其他机构)
  • 单位地图
  • 手机访问
微信或支付宝扫一下,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