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单位

南阳市淅川县教育局

  • 南阳市淅川县教育局

明代成化八年(1472年),老城东南创建儒学,明正德年间(1506年至1521年),建立阴阳学(主要教授天文、气象、地理等知识)和医学各一所。清代嘉庆至乾隆年间(1736年至1820年),相继建立了崇文、文兴、昆阳三大书院,同时,县内繁华的集镇开始兴办社学、义学和私塾。教学内容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清末,废书院、兴学堂,学部规定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先后创办初、高等小学堂、女子学堂、中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等。
民国伊始,改学堂为学校,县境内普遍扒神像,改庙宇,兴办教育,教育宗旨从“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到后来的以“礼义廉耻”为校训。民国二十年(1931年)淅川推行地方自治,教育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各区设中心小学,各保设国民小学。地方自治派要求各级学校以“政教养卫”为原则,训练学生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抗日战争期间,省会开封以及豫东20多所大、中学校先后迁入淅川,对淅川的教育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各种政治运动以及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的影响,淅川的教育质量连年下降,后随着社会进入正常化状态,教育得到一定改善,截止2008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25所,其中高中5所,初中30所,小学514所,职业学校2所,成人技术学校15所,幼儿园25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淅川一高的前身是1905年的“淅川厅中学堂”,已有百年历史,校址位于淅川县西城区。淅川县实验中学(淅川二高)于1978年创建,位于淅川县城东部。河南大学荆紫关附属高中创建于1901年,位于荆紫关镇水安城里。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由原“厚坡高中”移建,校址位于原淅川一高旧址。

  • 友情提示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 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 南阳市淅川县教育局
网页版本: 手机版
单位地址: 南阳市淅川县
所在地: 河南/南阳市
单位类型: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其他机构)
  • 单位地图
  • 手机访问
微信或支付宝扫一下,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